为更好地开展K/Pg界线剖面保护与管理工作,2025年11月10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安徽大学等多家单位组成科学考察组,在南雄开展了为期8天的专项科学考察活动。

本次科学考察活动基于20世纪80年代中-德联合考察队绘制的油山镇南面大塘-杨梅坑剖面(CGD-CGY剖面)的研究工作成果,对该区域的重点地层露头进行了重新测绘和调查采样。拟通过恐龙蛋壳化石、钙质结核和岩石样品碳-氧同位素技术及铀-铅法测年技术,进一步确定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剖面的准确位置,为K/Pg界线剖面保护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K/Pg界线剖面(南雄大塘坪岭地层剖面)作为国家级地质遗迹,完整记录了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的环境事件与恐龙蛋化石消失过程,是研究恐龙灭绝的关键地点。为实施有效的保护,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划定了K/Pg界线剖面重点保护范围,并埋设保护界桩,通过人为活动管控、监测巡查、植被清理和科普宣传等保护措施,对该剖面重要遗迹实施系统性保护。助力“南雄恐龙”文化IP的持续打造,为南雄古生物遗迹的科学开发与文旅融合提供重要支撑。







